文化遗产 青春燎原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时间:2016年06月13日 作者:admin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文化遗产日方面,我们不是旁观者,也没有缺席。”——冯骥才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这里是北京八大处,385米长的狭长的精印谷山谷中,一群少年们正围坐在三千多年前中的平民百姓和贵族文人们笔下的花花草草前,用笔墨重现《诗经》里古人的生活。在错落有致,韵味独特的千余枚历代名印石刻之间,游客们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寻找十枚印鉴的历史主人。

6月11日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中学组)开赛了!

本次大赛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承办,北京八大处公园、北京天坛公园、北京月坛雅集支持,在全国青少年中掀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热潮。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旨在让青少年走进文化遗产,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播种文明的火种,撒播传承的力量。本次大赛共有来自甘肃、江西、陕西、山西、安徽、江苏、北京七个省市16所学校的近百名师生参加。

在北京八大处公园进行的是比赛第一场——国学专场,来自16所学校的高中学生组成8支合作队,历经文学、历史、艺术、哲学、中医、武术、香道、地理八个考点,逃离厚重的书本,在今天真切地与古人对话,在紧张的比赛中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花一草、一沙一石,不仅带着古人们丰富的情感,更饱含着千百年积累的经验与知识。本文开篇的描述正是文学考点的内容,期盼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思路,关注并热爱身边的一切生命。同样让孩子们感到惊讶的考点是地理,辨识岩石并与遗产地知识融会贯通,它们不是死记硬背的书本条目,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却也真真实实的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最为有新鲜感的考点是香道和中医,品香礼法,闻香悟道,修习内心;辨别阴阳,品识草药,点穴拿脉,孩子们在考点久久不愿离去,只希望能学到更多。最具吸引力的考点要数历史和武术,金木水火土,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历史知识,游人们在考点空闲时答得不亦乐乎。武术考点则吸引了僧人,用最专业的动作指导孩子们。艺术考点的孩子们现场即兴表演评书,哲学考点则是现场编写中学生新二十四孝。孩子们通过比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与自然、与自我和平相处。国学使者前三名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胡雅芸、北京四中的王宇彤和陈各睿三位同学获得。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下午移步世界遗产地——天坛,16个学校的师生沉浸在壮观的天坛建筑群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天坛研学手册》的指引下,同学们在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等景点且思且行。他们或进殿考察,或查阅资料,或实地测量,或亲身体验,愈加深刻地体会着天坛建筑设计之精巧、技艺之精湛、文化之深意、声学之奇妙。珍我国之精华,爱世界之遗产,在研学过程中,遗产保卫者们通过对比我国古代建筑和古希腊神庙,丰富并深化着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通过了解古建筑修缮的现状,反思着自身肩负的遗产保护使命……继天坛研学活动比赛之后,遗产保卫者专场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遗产保卫者个人演讲。来自16所学校的16位遗产保卫者选手,均围绕着“我和遗产保护的故事”这一主题,进行了3分钟的即兴演讲。他们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实际行动,分享了自己在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甚至利用短短3分钟的舞台时间,呼吁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遗产保护队伍……在这里,大家通过发言,将各自对遗产的爱,汇集成了一道缤纷的彩虹,守护着我国的文化遗产。最后,遗产保卫者前三由北京一0一中的杨慧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张雨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刘子正三位同学获得。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回音壁内研究声学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学生在祈年殿研学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走进圜丘

晚上,学生们带着天坛研学的所思所想,与队友交流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将获得的灵感,将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爱,一点点融入他们手中的砂画和毛猴艺术品中……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上图是题为“天坛之祀”的毛猴作品,描述了皇帝在祈年殿前祭天的场景,学生用小小的猴子,惟妙惟肖的刻画了皇帝和臣子们的虔诚,汉白玉的石龙和栏杆精巧逼真,巧手绘制的大殿彩绘细节丰富,方寸之间展现了广阔的天地。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上图是题为“天坛一隅”的作品则反映了现如今天坛公园安宁祥和的氛围。有手拿气球和风筝一起玩耍的,有悠闲的看着报纸的,还有摆摊经营老字号大碗茶的,卖糖葫芦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弥漫在作品之中,让众多观者驻足赞叹。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展出中的学生作品

在借鉴传统手工艺景泰蓝的镶嵌工艺基础上,新型景泰蓝沙画,也是此次学生创意设计的另一个载体。从创意绘图到掐丝、再到点蓝、上沙、固沙,学生前后要经历五道工序。同样以天坛文化作为创意题材,学生创意出了众多优秀作品。“龙行天坛”气势恢宏。蛟龙行空,坛色持重,黄蓝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彰显着中华民族龙的精神。“圆圜玉宇”设计感十足,用色大气,将天坛的持重与少年的青春活力集于一身,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美。“门里门外”,朱红的殿门,金色的门钉,开门间映入眼帘的壮观场景,近景远景相映成趣,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短短两晚的创意制作活动虽然短暂,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将带着他们的所学所感回到各地,成为文化传播的小使者,将优秀文化传统持续发扬光大!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学生沙画作品:龙行天坛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学生沙画作品:圆圜玉宇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学生沙画作品:门里门外

6月12日的国艺专场比赛精彩纷呈,16个代表队带来了风格各异的参赛节目。节目的类型涵盖了舞蹈、戏剧、器乐、茶艺和武术,很多节目构思巧妙,富于创意,例如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当梅英遇见钢琴》节目,使钢琴演奏与京剧表演有机结合,表达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对话与交融的意趣;再如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晋剧《傅山进京》(选段)由母子同台,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的代表性传承人谢涛,为参赛的儿子助演,这是在青少年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为鲜活的体现。还有很多节目来源于青少年传承非文化遗产的亲身实践,例如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五个女孩子,为大家奉献了名为《感恩·太平》的节目,现场展示了传统手工艺“太平泥叫叫”的制作过程;而北京十一学校的同学们则身着汉服、表演茶艺,让观者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优雅与从容。各个代表队的选手们多才多艺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评委和观众。国艺专场比赛除了才艺展示,还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考查了选手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这是对选手们常识素养的一次全面的检阅。参赛选手们以令人满意的答案,证明自己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国艺专场的前三名由北京65中关欣雅、北京十一学校的高天鸿和江西临川一中的张梦帆三位同学获得。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


两天紧张激烈的比赛终于落下帷幕。最终由北京一0一中学获得团体一等奖,江西省临川一中、北师大实验中学获二等奖,西安交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第65中学荣获三等奖。

短暂的比赛稍纵即逝,但文化的影响却恒久流传,所有这一切都将是珍贵的记忆,宝贵的财富,强劲的力量,激励我们在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路上不断前行。



上一篇: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通知
下一篇:第八届大赛微电影视频-集锦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whec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