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
联合授牌
从2010年十月开始,苏州外国语学校刚刚上初三的学生周晋怡一边准备中考一边开始了“古井之旅”,为苏州的古井建立《古井档案》,几乎是同时,像她这样,在课余时间开始“民间研究”的,还有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的一组同学,他们每个周末都穿行在北京古老的城门间拍摄采访,开始有关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研究。而北师大二附中的张卓同学做了一份北京古塔电子地图。
这些学生对遗产的关注,很大程度来自于学校的影响,这些学生所在的学校都是中国较早开始世界遗产教育的学校。《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缔约,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签订。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伯恩德·冯·德罗斯特曾经说过的:“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人手中。”签约各国都非常重视世界遗产的青少年教育。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正式启动于2001年,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持出版《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中文版之时开始。2004年,北师大实验中学会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实施《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计划》,举办中国首届世界遗产教育论坛,就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的相关问题形成共识,并逐渐在全国展开。十余年的时间,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从无到有,从个别到普遍,从浅层到深入,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部门、机构、特别是学校欢迎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
多样的课堂
走进那些开展遗产教育活动的学校,我们能够惊喜的发现,除了学科的渗透之外,一些学校还自主开发了校本必修选修的遗产教育课程。在北师大实验中学,你能够看到了这样一份特别的课程安排表——初中一年级校本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安排:①“经典诵读”模块: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丛林》《增广贤文》《四书》等章节;②“中国书法”模块;③“中国棋艺”模块;④“古典戏曲”模块;⑤“古典音乐”模块;⑥“古典建筑”模块;⑦“篆刻”模块;⑧“茶道”模块。 此课程每周2课时,1学年完成。高中“全球对话”选修课上,则可以看到学生借助网络,学生与另外一国学生结成一对一学习伙伴,通过EMAIL、SKYPE等网络进行对话交流,开展世界遗产主题的合作研究,或者直接与来访的学生交流,开展文化间的交流。从初一到高三的选修课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有关遗产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尽入其中,更广泛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建筑、民俗曲艺、中医针灸、一些有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课程渐成气候。
还有些学校,则开展跨学科的教育实践,像人大附中的地理、语文、历史、政治四个学科的老师们就从不同角度共同研究设计了有关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教学内容。他们从“欣赏园之景----品味园之境----感悟园之理”三个环节的层层递进展开。地理学科作为贯穿整节课线索,从构景、画意以及建园地理环境条件的角度提供了这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重点分析构景;语文学科以十七孔桥上的对联作为切入点,重点从诗情画意的角度展示了颐和园的文化环境;历史学科从建园的原因说起,引导学生了解建园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地理学科引出颐和园是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深层的哲理——-“天人合一”;政治学科引领学生感悟中国皇家园林蕴含的深刻哲学内涵,从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角度领悟颐和园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而北京周口店附近的一些学校,还和周口店遗产地单位联合开发相关课程引进学校。
一些专业表演院校,他们的课程开发直接指向传承。像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他们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鼓子秧歌”的传承为案例,从“民间”、“课堂”、“舞台”三个不同生态空间逐次展开,构成了“民间——课堂——舞台”一条线的研究思路和教育路径。“民间”是指由来自山东商河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与当地实验小学学生展示的民间广场上生活娱乐形式的鼓子秧歌;“课堂”是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将鼓子秧歌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到教学训练学习中的研究展示形式;“舞台”是指职业编导以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民间舞蹈素材为媒介所创作的舞台艺术作品表演形式的展示。他们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些学校都力求将遗产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希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种下有关文化遗产的种子。如今,在这些学校里喜欢传统文化和世界遗产的学生有很多。张伊,是北师大实验中学毕业生,目前在清华大学学电力。和其他同龄的漂亮女孩一样,她喜欢时尚、喜欢明星,喜欢动漫,她也喜欢体育,爱打排球。不同的是,她还喜欢相声,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曲艺队,说相声的女孩子不多,所以她的出场总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清华的曲艺队很多都是实验的毕业生,他们和别人聊起来,总会说是在实验中学的几年里,培养了他们独特的爱好。不过他们也说:“我们,包括很多同学们都一样,并不是只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流行的、时尚的东西我们也喜欢。” 因此他们的演出,抖的包袱也常常会有新鲜时尚的内容。
多彩的活动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北师大实验中学成立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遗产教育工作。这是联合国教科文授权在中学建立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Marcio Barbosa先生和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先生亲自来学校授牌。
袁爱俊女士,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的主任,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名誉校长,这位看上去精神干练的女士是中国世界遗产教育的先行者,对遗产教育的认识,她有一句很形象的她挂在嘴边“开展遗产教育,应该是学校校长的文化自觉,我们做遗产教育,应该像腌咸菜一样,让孩子在文化浸染下‘泡’出来。”所以还在当校长的时候,她就策划了当时在全国中学中独树一帜的“中华传统文化节”,让舞龙、腰鼓、秧歌等传统表演进场,各班的学生穿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服装,有中国象棋棋子服、京剧脸谱服等等,围着操场进行盛装游行。操场上有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像什么抖空竹、剪纸、捏面人等,把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在学生面前展示技艺。食堂里面也全是艾窝窝、驴打滚等传统小吃,教室里、过道边,全是中国书画作品,另外还有茶道表演。端午节前后,举办名校龙舟赛,让学生在什刹海赛龙舟,慕先贤。北京四中的“人文游学活动”,活跃在校园里的,还有许多和文化遗产有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国剧社成员马阳艺,积极参加演出实践,是国家大剧院少年版京剧《三国》中小乔的扮演者。东北育才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协会的同学在汶川地震后,写信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都江堰的保护问题。还有许多学校的社团开展模拟申遗活动,得到了世遗专家们的指导和肯定。而苏州星海实验中学的老师介绍,该校于2009年成立学生“世遗研究院”。成立2年多来,研究院的学生骨干与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的学生一同考察过拙政园,与丹麦友好学校的学生每月进行一次世遗交流,还开展了世遗论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家都发现,孩子们不仅英语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化视野也变宽阔了,而且学生们形成了他们所应该具有的国际责任感。
随着遗产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学校打开校门,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协同教育。北京55中的多元文化节,以“文化遗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计了“文化大卖场”“中外学生多元文化与青年使命”“尊重文化多样性研究课”三大板块,来自学区内11所兄弟学校的学生、国际部的外国留学生以及社区代表都参加了活动。亚太中心的世界遗产夏令营活动,每年举办,也吸引大批年轻人参加。2010年开始,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的支持下,又联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教研中心等单位举办“文化遗产青少年知识大赛”,“国际志愿者中国行”“帕特里莫尼托世界遗产探奇动画片脚本大赛” “‘文化遗产和文化繁荣’纸艺服装大赛”等活动,为全国青少年搭建平台,展示和交流中国青少年开展世界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肯定。
一、简介北师大实验中学艺术馆于2009年6月1......
社科基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
......
......
......
Copyright © 2015 by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Center for Youth. All Rights Reserved. whecyouth.cn online services.
版权所有: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6041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