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
联合授牌
“海水涨潮和退潮之间的那片干湿交替的土地,我们称之为潮间带。在潮间带生存的生物要具备各种继续存活的本领,像强而有力的肉足或是可以抵消波浪的圆锥形螺壳,还有各种随波逐流的构造。他们的生命节奏追随着潮起潮落的旋律。”
这大概是我有生之年参加的最后一次中国式旅行了,发现自己对有柔软催眠感座位的大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程度,于是就这样像潮间带的生物一样摇摇晃晃地被装在车厢里从台北被冲到台南,却还能在例行休眠的间歇盯着窗外,思考着外面所有的山川与刚刚造访过的景点是否属于同一个台湾。
我带着简单的相机,拍了很多照片。几乎拍了上千张的天空、云朵、道路、树影、海港、船舶、波浪、电线杆......阳光很艳丽,拍出来的照片也很好。奇怪的是,我当时作为旁观者拥有的冷静的心情和照片的氛围很不相同。当时我并没有去深究,反而是过了很久之后,我才发现在这之前的旅程上,我的镜头里那些不说话的天空、云朵、道路、树影、海港、波浪其实正是我和自己内心的某种深切而直接的对话。
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冲动,或者这样的拍摄到底要带我走到哪里去。我像个兴致勃勃的小说读者,不断地按下快门的手宛如翻动页面心情一般,仿佛那一块块不相关的水田之间,真的存在着什么动人的情节似的,只要不断地翻动,就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结局。
汽车走走停停。那些水田、灌溉的山川、正在长大的秧苗、远方的山、靠在山上的云、云在水田里的倒影,它们不是车窗外面的装饰画,而是另一个鲜活的世界。我无法描绘出某一幅具体的影像,由于盯着那些山川河流的时间太长,它们已经混为一体,看上去模糊而身临其境的感觉却十分真切。它已经成为我这个夏天记忆最深刻的图景,也许二十年后它会存在于文学创作中,也许三十年后它会成为我梦中反复出现的最清晰的画面,在我到了记忆模糊不清的年纪,也许我会记得坐在一辆大巴上,它一直开,开到天空中去。
和所有渴望冒险的人一样,我也向往在黄昏的沿岸上伫立,就为了等待那夕阳,像一粒失了重心的火球一般,突然从海平面的远方坠落,将暗黑的天色缀上点点星光;像背包里永远私藏着一本旅行笔记的人一样,我也梦想着在北国积雪的一个荒村里,将厚厚的皮靴踩进雪堆中,希望留下脚踪,从而能写进空白的纸页上,将遥远的旅行带回树洞里的家,将日记放在火炉边烤干。
每次想到这些影象,不知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就会稍稍觉得心安了一些。
一、简介北师大实验中学艺术馆于2009年6月1......
社科基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
......
......
......
Copyright © 2015 by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Center for Youth. All Rights Reserved. whecyouth.cn online services.
版权所有: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6041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