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湾游

时间:2013年11月05日 作者:北师大实验中学 邹晴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之前对台湾的印象大致停留在中间一片山四周小平原的岛屿地形,政治战争历史和讳莫如深。上一个学期抱着吃、呼吸空气和扫荡书店的肤浅期待,终于在北京夏季的大雨里上了那架奇迹般没有延迟一整天的飞机。

宜兰的风景很像福建,甚至连佛光山的礼佛气氛也和福建山顶那些充满烟熏和信徒的寺庙如出一辙。拜访的几所寺庙或者是新建而略带着些不够郑重或是有巨大的金身遥遥俯瞰众生,而其中漫步的朝拜者和游人都带着些与内地相似的热心和与内地不同的安静。可能是因为没有长时间的生活,但是在台湾的一切的确都没有让人觉得陌生,它是一个有其独特之处然而也让人觉得熟悉的地区。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一个各自转弯的岔口并没有让两岸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狂奔而去,当我坐在夜市里等着看店的年轻小哥上当晚的第三盘蚵仔煎,四周来往的人群甚至不会让人觉得是身在一场地点微妙的旅行。

也许是因为分离并不久,也许是因为文化的源头是如此的一致和影响巨大,又或者人心远非一道海峡两派政党可以隔断。

我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当地人都非常有趣。抵达盐山的时候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大日头让人深切感受到何为热带地区的夏季。我看上一家卖水的铺子钱都已经掏出来捧上去,带草帽的店主却完全不懂我在说什么,我和他互相听不明白对方地手舞足蹈地大声交流了几分钟,如果不是在旁边看了会热闹才出手的另一家店主我说不定只能继续在正午阳光下蒸发自己。

还有一位超市的收纳。抵达的第一天我惊闻带错了插头,只能狂奔到街上另卖转换设备。收纳小姐就像许多美丽的南方人一样有着甜美微笑和精致五官,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台湾的客气。你买了他们的东西他们会谢谢你,你经过了他们的检票口他们会说谢谢,那口气甚至也并非内地普遍的敷衍了事。

在佛光山住宿的第二夜我挣扎起来看了日出。楼顶上有个巨大的钟,从上面往下可以看见蜿蜒到远处城市的盘山公路,干净又纤细。记不清几点开始天就是亮的,太阳隐在一大团云后面,红色像是闪电一样的光不时乍现,乌龟形状的小岛趴伏在正对面。我照了几十张照片,连起来翻看颜色渐渐明亮晨风吹动积云,干净的天空下台北规则的像个八卦图。

这是我对台湾最初最深刻的印象,它就像一个虽然看不到轮廓但是永远明亮的太阳,照着坚守的那些繁体字、文学、有礼、和蔼与热情。


上一篇:小岛的寂寞
下一篇:台湾游记C
(信息来源:WhecYouth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