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
联合授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历了“民俗、非物质遗产”等概念的演绎之后,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事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其分类包括: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表演艺术;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传统手工。
2011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传统体育和游艺;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概念界定和分类。研究的非遗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传统表演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也包含其余上了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少年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传承模式基本上是以地缘传承、亲缘传承和业缘传承为主要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传承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不少传承人年事已高,技艺后继乏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的危险。正如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在这一背景下,本课题研究思考强调青少年传承,旨在打破旧式的地缘、亲缘和业缘传承机制,建立更广阔的非遗传承族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成长模式的研究。例如,非亲缘、业缘、地缘关系的非遗核心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群体的培养;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引领。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少年传承,也是强调青少年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
一、简介北师大实验中学艺术馆于2009年6月1......
社科基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
......
......
......
Copyright © 2015 by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Center for Youth. All Rights Reserved. whecyouth.cn online services.
版权所有: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6041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