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
联合授牌
丝路之旅——海峡两岸文化遗产研习营回顾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16)班
钟雯惠
序
“马上登机了。回首这看似漫长实则一晃而过的15天,真的是和大家一起经历了许多,度过了一段愉快异常的时光。听说有人在早上送机的时候哭了。‘分别的时候肯定会哭的。’有人如是说:‘因为舍不得。’我也一样。
在此感谢大家一路上的照顾。
‘我是何其有幸,能在茫茫人海之中遇到你。’”
这是我在夏令营结束、在兰州中川机场候机时写给研习营各位营员的话。不止我,很多人都写下了自己这15天来的愉快与分别的不舍。虽然我们只在一起相处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同走过在千年前连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一同学习,一同玩耍,一同经历,一同成长,我们仿佛已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大家庭了。
直至现在,一路上的风景与感动仍是那样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DAY1 七月二十号
晚六点,来自大江南北的营员们陆陆续续来到了集合的东方大酒店。
入住房间前,得知室友是来自台湾的准大一新生,有一丝丝的紧张,不知来自海峡两岸的我们是否会有些隔阂。但接触后却发现她意外的好相处,说话轻声细语,一路上也很照顾我。晚上欢迎仪式结束回到房间后,我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一次夜谈,说到自己的学校,也聊到了大陆与台湾在教育体制上的诸多不同,此则不在话下。
本次的研习营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房间的床上发现了兰大为我们提供的小袋子,里面装有我们的名牌和营服等等一系列有关的物品,着实令我们有些惊喜。当晚我们还在兰大举行了开营仪式。
直到开营仪式结束,我才知道本次研习营中大部分都是在读大学生或研究生、博士生,包括我在内也只有四位中学生(其中两位来自台湾)。得知此消息后,我越发期待这次和众多大学生们一起的旅行了,期待和他们交流,期待从他们那里了解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DAY2 七月二十一号
早早起床享用完美味的早餐后,我们乘车来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丝路展厅还举办了一系列有趣的知识问答。
在展厅里,我们了解到: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当时东亚强盛的文明象征。
在展品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还数铜奔马和邮驿图画像砖了。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雷台汉墓。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骏马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足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惊愕回首。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它现在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邮译图彩色画像砖大约绘于公元3世纪前后,原画长34厘米,宽17厘水,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马身涂黄,还有几笔红色的斑块。画面上,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足蹬长靴,持缰举牍,驿骑四蹄腾空,飞速向前。仔细看就会发现驿使长得很奇怪,有眼睛,鼻子,耳朵,唯独没有嘴巴。原来送信的人,象征驿使“守口如瓶”,不能泄露。由于速度,马尾也飘了起来,驿使则稳坐马背,使得画面生动传神,真实而又写意,对后世中国的绘画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对于中国邮政通信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午餐时间,我们来到兰州当地有名的牛肉面馆——安泊尔,来一品牛肉面中的美妙滋味。我们有幸赶上了当时拉面师傅的表演,还有店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着牛肉面中的玄机。
这碗面有五个特点: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指牛肉汤清;二白,指萝卜片白;三红,指辣椒油红;四绿,指蒜苗香菜翠绿;五黄,指用蓬灰和面的面条有着淡淡的黄色。再说这面条,正宗兰州牛肉面的面条是用一种在旱地上生长的植物晒干烧成灰后与面和在一起而成的。这种灰叫做蓬灰,相当于碱面,但绝对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是化学产物。用蓬灰和面拉出的面条筋道有嚼头,还有特殊的香味。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敦煌研究院。聆听了研究员为我们讲述了敦煌的历史与艺术。
DAY23 七月二十二号
清晨,伴随着朝阳逐渐普照大地,我们的火车也缓缓驶入了站台。
上午,我们先是参观了敦煌市博物馆,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记得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现在想来真的十分贴切。
下午,我们开始了名为“【你、我】两岸青少年交换漫谈”的活动。大家在享受着敦煌本地甘甜瓜果的同时,分小组相互介绍自己,探讨发现了许多台湾和大陆不尽相同的地方。我们在谈天说地中,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傍晚,我们来到有名的鸣沙山,来欣赏美丽的落日。月牙泉是如此清澈,连鸣沙山的漫天黄沙也遮掩不了她的美丽,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漫天火红的晚霞更是为这美丽的景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DAY4 七月二十三号
今天的旅行目的地是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其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均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3D中心内的影像向我们讲述了它的历史,也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仔细观察了那些巧夺天工的泥塑与壁画。使我们受益匪浅。随后进入景区实地参观游览一番,还是为这历经千年仍辉煌灿烂的文化所折服。
下午,我们回到3D中心,在那里体验了一把志愿者的工作。我被分派到行李寄存处,心想还算轻松。工作之余与3D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攀谈,体会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其中难处。原来不论什么工作都是有着自己的困难,每一项都需要尽心尽力、认真完成。稍作休整后,大家又一起去外面捡垃圾。
傍晚,我们来到了敦煌赫赫有名的沙洲夜市。也许是我们来的有些早了,商贩们才刚刚出摊,人也不是很多,不过这正是适合我们东逛西逛。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传统的雕刻艺术,有新兴的文化产品,还有当地特产的食品与玉石。走到最后,还是当地的小吃最是吸引人。驴肉黄面、敦煌老酸奶、杏皮水……每一样的都香甜可口,别具地方风味。
DAY5 七月二十四号
下午,我们来到魏晋壁画墓参观。
魏晋壁画墓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漠上,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这便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
六号墓是我们主要参观地点。这里的墓室是完全模仿当时世家豪族宅地的构造建起的,而其中最主要看的还是墓里不算精美却甚是写实的壁画了。
墓前室共五十五幅,主要是表现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的。中室共六十五幅,主要表现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后室共十二幅,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财富的。壁画砖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面很宽,很广。如放牧、农耕、采桑、养蚕、狩猎、屠宰、出巡、奏乐、博弈、舞蹈、繁殖、进食、宴饮、庖厨、酿造、服饰、梳妆、布帛、丝束等。画面反映最多的是农牧业,农业上,从下种、耕犁、耙耱、收割、打场、采桑、养蚕;牧业上,从配种、放牧、屠宰、狩猎都画得十分详细,甚至连每道程序都无一疏漏。这说明农牧业在当时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专家们研究魏晋时期的农牧业珍贵而形象的资料。
当晚,我们入住了位于嘉峪关市的宾馆。夜晚空余时间,我来到中央广场,看到了广场中央美丽的音乐喷泉。在我的印象里,在这样的西北地区一直是缺水的,怎么还会搞这样的设施呢?询问之下才了解到,原来嘉峪关市并不缺水,只是日蒸发量比较大罢了。广场旁的文化公园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讲述了嘉峪关市从建立到发展至如今发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十分有趣。适逢当地的居民在进行表演,我也过去凑了个热闹,唱戏、说书,大家都好不快活。
DAY6 七月二十五号
我们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我们有幸赶上了上午位于嘉峪关关城内的练兵表演。带领部下们练兵将军英气满面,士兵们干劲十足,整个场面恢弘壮大,喊杀声不绝于耳。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一领当时将士们的英姿。
而后,我们又参观了位于嘉峪关以南的长城第一墩和嘉峪关长城向北延伸到黑山上的一段素有“小八达岭”之称的悬臂长城参观,同样令人记忆深刻。
下午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参加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整个嘉峪关修建的情况,包括时间、原因、结构、作用等等,甚至还包括了近两年来嘉峪关城楼的修复情况。这其中有些还是博物馆的一手资料,令我们受益匪浅。
DAY7 七月二十六号
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华裕固风情园。
裕固族的人们热情好客,为我们一行人献上了带有吉祥寓意的洁白哈达,请我们品尝了他们自己酿制的酒,还为我们唱响了古老的歌谣。
随后,我们参观了族内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一些藏品。了解到了裕固族名称的由来、悠久的历史、一些派系的划分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数一件木质的小板凳,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裕固人已经可以将不小的板凳经过折叠,变形为一块不大的木板,使在马背上生活的他们方便携带。他们是如此的聪慧,令我大为赞叹。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里,还矗立着中国最大的转经筒。巨大的转经筒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象征圣洁的金光,与后方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映生辉。站在那里,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有如沧海一粟般不值一提。
DAY8 七月二十七号
一大早,我们来到了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族博物馆。
该馆是以裕固族为主题,融合县域内出土的各类历史文物、宗教文物、革命文物为一体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馆藏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各类文物,涵括金银玉铜、铁瓷陶木、民族服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数西夏时期黑釉剔花缸,它是我国现存西夏瓷器中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时期的瓷器。另外还有刻有回鹘文字和汉文的元太子碑,唐代吐蕃时期的三足折叠盘、单耳带盖镶松石金壶,康熙皇帝御赐给裕固族大头目的传世龙袍和乾隆皇帝御赐给马蹄寺的龙袍,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可为稀世珍宝,为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下午,我们来到县里一所小学,与学校里的孩子们一同学习裕固族的民歌。一首《西至哈至》感人至深,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也随着歌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当中。
夜幕降临,我们从访问的裕固族家庭中走出,来到了篝火晚会的现场。伴随着裕固族的传统歌曲,我们围着篝火又唱又跳,接受裕固族人们热情的敬酒,其乐融融。
DAY9 七月二十八号
来到位于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又一次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我们还举办了“彩色通话”摄影比赛。我给我的参赛作品(下图1)配了一段文字:
《七彩•丹霞》
天气晴好,一片蔚蓝。
远方的天空在强烈的阳光下仿佛明亮到发出淡淡的白色。
透亮的颜色。
张掖绵延起伏的山脉沐浴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像是天上的神明在不经意间打翻了作画用的调色盘,掉落在此。
美丽至极。
让我们不由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间一条蜿蜒的小路,遥遥的通向那不可见的远方。
无论是在道路上疾驰的车辆,还是在天空中飞翔的直升机,仿佛都去往那里,带着无尽的,对生活、对未来,无尽的希望。
而后,我们还参观了张掖市内、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张掖大佛寺。除了大佛中空并且内部合理的藏了宝物意外,这里的文物保护秉持的“修旧如旧”也令我记忆深刻。
DAY10 七月二十九号
行程本是前往位于武威的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可到那儿才发现景区正在修缮,只得远远的观望了一下。
中午,在武威市内品尝的三套车套餐十分的可口。“三套车”由凉州饧面、腊肉、冰糖红枣茯茶组成,在西北闻名遐迩。
DAY11 七月三十号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规模宏大。石林由桔黄色砂砾岩构成,高度80-100米,最高处达200余米。景区内峡谷蜿蜒,峰林耸立,绝壁凌空,气势磅礴,自然造型多姿传神,以奇、雄、险、古、野、幽见长。
我们必须要渡过黄河才得进入景区,所以,大家纷纷坐上棕褐色的羊皮筏子,一同体验这在宽阔的河面上摇摇晃晃的新奇感觉。
进入景区后,驴车成了我们的代步工具。三人一组。景区里的景点基本都是依靠大家的想象力想出来的,而给我们组拉车的,是一位热心的老大爷,不但在每个景点为我们进行了仔细的讲解,还同意我们和他的小毛驴照相。那头小毛驴我记的深刻,它名叫小青,性情温和,头顶上一朵红花显得十分可爱。
DAY12 七月三十一号
我们来到了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黄河南岸的青城古镇。
这里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着不少历史价值。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一些古老的寺庙、书院和当地大户的房屋、祠堂等等,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文化。
参观结束后,我们乘车回到了兰州。
DAY13 八月一号
我们在兰州大学内举办了“青年说”文化遗产交流会及主题辩论赛。论题为时下兴起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开发应更注重传统还是时尚”。整场辩论十分激烈,正反双方真可谓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你来我往,巧舌如簧。虽然最终正方略胜一筹取得胜利,但精彩的比赛还是让评委和观众们过足了瘾。
DAY14 八月二号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论坛”正式在兰州大学启动。
在开幕式上,有多位领导与嘉宾发言。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数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并任北师大实验中学荣誉校长——袁爱俊女士的讲话。袁女士和蔼可亲地向我们娓娓道来。她讲到了“多元文化”与“包容性”,强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也趁机记下了讲话中几句对我触动较深的话语。
“别人对你的尊重,是你对自己文化的重视,是你对自己的自信。”
“做中国人,铸华夏魂,传文明火,植文化根。”
“你的自信,不来源于别人,也不来源于地位与金钱,而是来自于你的内心。”
下午,是区域性工作组代表提案。
晚宴上,工作人员为我们颁发了“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奖”。
DAY15 八月三号
大部分营员已于清晨乘上了飞往家乡的飞机。我与几名剩下的营员一起来到了一家在当地有名的老北京涮肉吃告别餐。
这一顿饭,没有太多的伤感,大部分时间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毕竟大家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好不容易熟悉起来。因为时间问题,我必须要提前离席了。这时餐桌上才显出了一丝的不舍与悲伤。最后和他们拍了两张照留念。
告别,上路。启程回家,平安到家。
后序
现在回想起来,这十五天过得真是太快了。大家刚刚熟络起来就又分开了。虽然我们已是回到了自己本应在的地方,分散到了天涯海角,但我们的心总是相通的。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在这半个月里,我了解到了许多不可多得的有关丝绸之路、有关这片土地的知识。也许这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得模糊,但其中的心得与感受却是如何也不易忘掉的,毕竟它是如此的令人满足、愉快与怀念。
还记得研习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我们离开兰州的那一天夜晚为我们写下了这段话:
“今天研习营的小伙伴们已经陆续离开兰州,我们一起创造的15天的丝路旅行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珍贵时光。世界很大,缘分很妙,你们很好,未来有一天我们会在世界某个角落相遇。晚安啦~”
晚安。
也许,有一天我会午夜梦回,回到那个千里之外、黄沙漫天的地方,回到那个有着他们的地方——
回到这个让我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上学不到知识,认识了许多来自大江南北的新同伴,与他们一同经历、一同成长的遥远地方。
一、简介北师大实验中学艺术馆于2009年6月1......
社科基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
......
......
......
Copyright © 2015 by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Center for Youth. All Rights Reserved. whecyouth.cn online services.
版权所有: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6041169号-1